文/贝贝豆育儿课堂(原创文章,欢迎转载分享)
关于孩子的发育,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永远是身高,特别是随着整体身高大环境的变化,一些男孩的家长,甚至直接把1米8定义为孩子的“理想身高”。
豆爸之前也是一直都这么觉得,知道看到了国外的一项实验才发现,原来已经有科学实验证实,孩子“理想身高”不是1米8,真实数据却被家长嫌弃太矮。
科学实验证实,孩子的“理想身高”不是1米8,真实数据被家长嫌弃太矮
在这个外貌称王的社会上,不少家长励志要把儿子培养成1米8的高个子。然而最近的一项科学实验证实,人类的理想身高并非想象中的1米8,特别是男孩,准确的说法是1米68才最合适。
或许这个结论会让人大跌眼镜,毕竟北方地区,别说男孩,女孩的身高甚至都能达到1.68米。为啥偏偏是1米68成为了科学家眼中的理想身高呢?
一般来说,人类的身高,与体内的细胞活跃程度成正比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一个人的个子越高,体内的细胞也更活跃,乍一听,是个好消息,再具体分析,可能高个子们就要笑不出来了。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研究,研究对象是550万名瑞典男女,他们年龄在20~47岁,经过漫长的随访,得出这样的结论:
身高每增加10厘米,男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会增长34%,女性会增长39%;身高每增加10厘米,男性罹患癌症的几率会高5%,女性高15%。
既然身高太高没有好处,那么矮一些,就会比较安全吗?错,2018年韩国一项研究表明:身高较低的成年人,患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。
这也就意味着在高个子和矮个子之间做一个平衡,而1.68米正是平衡的黄金分割点。
孩子身高问题上经常会出现的这几种“误区”,你踩了几种?
了解身高不标准的弊端,家长朋友一定要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方面的知识多加了解,才能做到心中有谱。特别是这些常见的误区,家长最好不要中招。
● 夸大遗传对身高的影响
很多人都认为父母个子高,孩子自然不会矮。
无数实践证明,身高与遗传息息相关,但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小觑。
我们身边绝对不乏这样的人,父亲1米8,母亲1米7,可是他们已经成年的女儿,身高却不足1米6。这些真实事例足以成为我们现实的警告。
● 孩子现在高,将来一定矮不了
一些家长认为,发育中的孩子在同龄人中个子高,将来一定能长个大高个。其实,许多没到青春期却超高的孩子,很有可能是因为性早熟。
通常发育早的孩子,比正常的孩子生长时间要少。如果孩子尚未到青春期,身高却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,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● 孩子现在矮,将来就能长高了
不少家长,明明知道孩子的身高不达标,依旧不慌不忙。这类家长总是认为,孩子属于“晚长”类型。受遗传因素影响,确实存在这一可能,但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。
骨龄发育较晚,并非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,它与饮食不当、缺乏睡眠,压力过大、缺乏运动、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等都有关系。这样的孩子,身高劣势,可能会伴随一生。
要想养出高个子宝宝,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宝宝“保驾护航”
A面:运动
合理运动,不光能够让身高发育更正常,还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优美的体态。推荐2个简单的运动。
运动一:拉伸运动
让孩子贴墙站立,踮起脚尖,双手尽量上举维持,10~15秒钟后放松,每天重复5-10次。
运动二:跳绳
跳绳不光有价格美丽,对场地要求不高的优点,还可以改善孩子的身高。效果明显,操作简便,家长每天让孩子坚持跳绳十分钟,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。
B面:睡眠
生长激素,大部分是集中在入睡后分泌,大约在入睡后1~2个小时,达到峰值,分泌量是白天的三倍之多。
睡眠时间不足,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,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。
C面:饮食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营养是身高的第一保障。
提到饮食,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补钙。我们都知道缺钙会影响身高发育,但并非单纯补钙就能帮助孩子长得更高。过量的钙质摄入,可能导致代谢负担增加,影响正常食欲。
在保证钙质足量摄入的情况下,还要注意其他营养的均衡。
教育寄语
需要提醒家长的是,并非骨瘦如柴才是营养不良,过度珠圆玉润也是营养不良的表现,它们都会影响到生长发育。
希望这些身高发育的小知道,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,您是否有更好的建议呢?欢迎留言,不见不散!
ps: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